2018年以来,成都农发投公司不断创新涉农普惠金融服务,通过综合运用委贷、担保、基金、股权、租赁、保险以及产权收储与交易等业务模式,助推全省农业农村资源流动聚集,撬动社会资本大规模投入乡村振兴,有效缓解全省农业农村发展的“融资难、融资贵”问题。
一是深入推进金融产品创新。围绕乡村振兴与贷款担保业务,在现有的农村产权抵质押担保、龙头企业信用贷等产品基础上,创新推出“惠农担助业贷”“乡村振兴?惠农e担”“乡村振兴?通威供应链担”“农村产权预收储+融资担保”等覆盖不同类型涉农经营主体、产业化项目的差异化普惠金融产品,全年已为全省200多家涉农经营主体提供普惠金融服务100亿元以上,担保公司在保余额突破53亿元。
二是深入探索金融服务模式。创新“先运营,后引入”基金设立模式,预计全年新设基金规模达200亿元,其中与金堂、邛崃合作设立的“东进”基金、“西控”基金将有效确保“西控”“东进”等区域内乡村振兴发展重大项目资金需求,与川能投共同研究、设立的50亿元一带一路大健康产业基金将为我省乡村振兴、大健康领域项目推进提供资金支持;由农发投发起设立的成都中际融资租赁公司已于今年9月成立,成为全省首家涉农融资租赁机构,将极大缓解我省农业生产设施设备购置的融资难题;充分发挥担保、收储和交易功能,积极推进产权收储和交易业务的省级载体建设,已累计收储金额1.24亿元,收储资产价值超过10亿元,推动农交所与省内16个市(州)联网,累计流转农地超过240万亩,担保、收储与交易总额860亿元以上。
三是深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。通过深入开展联动担保业务、扩大再担保覆盖面,不断完善与区(市)县的“联动担保”协作机制、“银行+担保+再担保+供应链企业+用款企业”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及“担保+再担保+保险+银行”的风险分担机制,多级联动、多维互动化解各类融资风险;聚焦农村金融短板与难点,主动对接推动建立“农贷通”平台服务归集与共享机制,在归集管理1.4亿元风险金的同时,已推动该平台接入了农发投委贷、担保、收储、品牌服务等7大类共11种产品,累计推动“农贷通”平台发放贷款45亿元以上。
四是深入拓展多元融资渠道。在新的融资形势下,深化与金融机构的互惠合作,以成功发行国内首支10亿元涉农平台中票为契机,今年计划发行的20亿元乡村振兴超短融已进入银行审批阶段;15亿元的乡村振兴中票发行已经启动,力争成为全国首单;20亿元公司债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绿色债也正抓紧研究,将为全省乡村振兴项目筹集渠道多元、期限较长、用途多样、成本合理的发展资金。(综合管理部 唐 俊)